写作点滴
我写过两本书《FreeSWITCH权威指南》和《Kamailio实战》,也有一些新书在写作中。今天,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写作的一些经验、方法和工具等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首先是写作方法。写作的方法有千千万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方法,我使用的技巧其实并不多,主要是就是平时注意收集素材,然后当真正写的时候就有素材了,整理一下,就知道要写那些东西。
比如说我在平时的工作中,尤其是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、在对客户进行支持的时候,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这时我就会把一些案例记下来。如果有时间,就简单做一下整理,如果没有时间,那就先把原始记录、日志等记下来,等以后有时间再去整理。
这样到了真正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先设计一下章节结构,把那些案例套进去。基本就是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草稿也就完成了。
总之就是要多积累素材,仓中有粮,心里不慌。
我最开始写《FreeSWITCH权威指南》的时候,其实那时候还没有《权威指南》。当时主要是写写博客,然后就是把工作中遇到一些案例,整理成博客文章,发到网站上。这样后来就慢慢积累了很多的博客,当然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也有意识地按一本书的样子添加相关的内容。然后大家看了说不错,就有人鼓动我写一本书。然后我就自己排了排版,印了一些,还卖了不少。
后来就对接了出版社。最早找了图灵,但图灵想先出电子版,而我比较想先出纸质版,后来华章同意出纸质版。然后跟出版社的编辑讨论了具体的章节目录,正式写作就开始了。不过真正写书跟写博客完全不一样。写博客比较简单、比较随意,但是写书的话就需要比较严谨,逻辑结构也得清晰、注意前后呼应。最开始想得很简单,觉得博客都写得差不多了,顶多是再补充一些章节,后来发现还差了一大半,又加上编辑排版,着实花了不少心力。虽然那时出版社的编辑没有天天催稿,但是心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。但最终还是完成了,书出来后大家反响还不错。
当我写第二本书《Kamailio实战》的时候就有些经验了,我等到基本上写完了之后又拿给编辑看的,他们还说杜老师你看你连排版都做好了,把我们的很多工作都做了(实际上他们还是要重新排版的)。
当然,不管你准备地多么完善,其实还是差很多,后面也还校对修改了很多次。总起来,这本书前前后后还是花了七个多月的时间。图书的出版流程本来比较慢,尤其是今年加上疫情等各种原因,我们基本上在各个环节都遇到了一些问题,结果导致书出来就比较慢,又过了五个多月大家才拿到书,这样总起来就是一年多。
下面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一下,我写作中使用工具之类的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之前我也写过一篇文章《我在Mac上的写作工具链》,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,这里相当于再做一些补充。
我现在写作基本是使用VSCode和Markdown。首先我本身是个程序员,VSCode是常用的代码编辑器,Markdown是一个简洁的文档格式,我平常积累素材也都是它们。提交到Git仓库里,内容也不会丢,还有版本控制。另外,做为技术书,我的书里有大量的代码,而Markdown对程序员非常友好。
但是出版社还是不会使用Markdown,还是需要Word版的,所以说我一般都是写得的差不多了,先拿PDF给编辑看,然后在沟通差不多之后再转成Word格式。Word中有一个“修订”功能非常有用,便于与编辑的沟通。在这一点上Git还是不方便。但Word文档要传来传去,有时我们也用WPS,但我使用macOS,编辑使用Windows,总有些小的格式和字体问题无法很好地解决。好在格式不是重点,出版之前所有格式也都还会重排。现在出版社也开始在使用WPS之类的在线文档方便协同,减少传来传去的麻烦。
不过文档一旦转成Word格式,再转回Markdown就比较困难了,因此,我的Markdown还是停留在草稿状态,因为有一些最终的修改也不会再同步回来。
还有,这里有一个常识问题,就是我实际上是没有最终的电子版的。出版社最终的版本校对也是打印出来使用纸质版校对的。这可能主要是为了留下校对的“痕迹和证据”。另外,直接在纸上勾勾画画确实比在电子文档上做标记来得快。
当然,这里说到常识的主要原因是,很多人忽略了我没有电子版这个常识。我自己买自己的书的电子版也是需要花钱的,主要是电子书只能在一些数字出版平台如京东、以前的亚马逊、当当、微信读书之类的平台上,而不是直接发给我一个PDF。国内的盗版还是比较严重,电子书就更容易被盗版。所以,如果大家看到这里,就不要跟我要电子书了,首先是我没有,其次是即使有也不能给到你。
回归主题,再说Markdown,关于Markdown,我还写了几篇文章,然后发到我们公司的网站上,大家感兴趣可以看一下《小樱桃的Markdown规范》。Markdown有很多版本,有时候为了排版和表达又做了一些扩充,我们也总结了一些比较好的使用经验,即保持简单,又能适当表达我们想要的格式。
下面再说下插图。不管什么样的文档一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插图。画插图,我还是喜欢你Graphviz和Mscgen,我现在又学了一个新的技能Gnuplot。
下图是Graphviz画的:
下面是Mscgen画的图:
做数字信号处理就不可避免地要讲付里叶变换,讲付里叶变换就得讲正弦曲线,所以我就用Gnuplot画了下面的图,包括动图:
JPG:
GIF:
WebP:
下面的视频是webm格式的,内容跟上面的动图一样,有的浏览器可能不能正常播放。
画合适图要使用合适的工具,每个工具都有它的长处。关于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绘图的源文件示例,我后面有时间会整理出来。
我是个程序员,因此比较喜欢用代码生成图,这样更“精确”,且风格统一。而且使用这些代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可以直接把代码嵌入到Markdown里,在生成PDF、Word文档或网页时可以自动生成图。这样所有的代码都Commit到Git仓库时里,以后再找原始文件修改的时候就很方便。而与之相对的,如果用了其它专业的作图工具生成图,由于图以及图的源文件一般都是二进制的,不适合存到Git仓库里,容易散落到各个地方导致以后找不到。
当然,为了能较好地排版,我还是花了不少心力的。一方面是我希望排成比较好看的电子书,另一方面就是我也希望我们产品文档能适合同时在网站上展示,同时能生成PDF。作为一款2B的产品,我们不可避免地还是要分发PDF的手册。
Markdown的好处其实主要是让你整理思路,把章节,重点、代码等用简单的标记标记出来,而无须过多关注排版。但无论如何还是要排版的,因为要给你看的话,别人看到的还是最终效果。我做了一些排版的模板,可以大致兼容比较多的场景,也能生成比较好的PDF、docx和HTM文档,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技术图书排版。
另外,我还对mscgen打了补丁:https://github.com/seven1240/mscgen。主要是解决了图片分辨率的问题,在现代的视网膜显示器上,必须至少使用2倍的分辨率才能显示得比较清晰。而且印刷也需要大约300dpi的分辨率。原始的Mscgen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工具,也不知道去哪里提交补丁,只好自己做了放到Docker镜像里。
除了这些工具外,还有一个比较新的流程图工具是Mermaid。Mermaid貌似功能更强大,而且好像Github的Markdown对它还有内建的支持。然而其工具链依赖于Javascript以及Headless Chrome等,装在Docker里非常耗资源,因而我也一直没有用。并且我也总觉得它画得图不如Graphviz和Mscgen画得好看。
最近在用墨问便签,体验了文字输入,感觉很方便。然后我就又学了一个新技能,在macOS上使用语音输入。开启的方法也很简单,在「设置」→ 「键盘」里就可以开启,开启后选择中文就可以了。然后每次启用语音输入就按两下Fn那个键,倒也方便。
之前我一直都是使用键盘输入的,我用五笔打字,一般速度也比较快,也没有动力使用语音输入,总感觉准确度不高又比较麻烦。另外就是因为我经常打字会有很多英文和代码,使用语音输入的话,中英文混合识别效果就比较差。但经过这次尝试,我觉得还是需要尝试一下新东西,而且,现在感觉或许是有点儿年纪大了,五笔输入法有个问题,就是早年记住字很容易打出来,不会打的字总打不出来,即使查了怎么打也不容易记住,很多时候还是要切换到拼音输入拼出来(这当然不能掩盖五笔输入法的好处,那就是不认识的字也能根据笔画打出来)。这就更有理由尝试使用语音输入了。反正语音输入也是先大致打个草稿,回头还需要再修正,遇到英语有时也只能先跳过去,回头再补。这篇文章就是断断续续用语音输入的,也许是刚开始不大熟练,感觉其实思路并没有那么快,语音讲出来的东西还是比较口语化,即使识别率正确,回头需要修改的内容也比较多。
最后还是回到我新出的这本书啊——《Kamailio实战》。书刚印出来的时候出版社的仓库赶上封控,无法发货,因此我们把部分书从印刷厂直接运到了我们公司,一部分放到京东的仓库给大家发书,使用的是我们微信上的《小樱桃商城》。我们的商城比较简单,物流信息不能闭环。现在出版社官方的天猫店也上架了这本书,多了另一个购买选择,后面也陆续会有更多的商城上架,希望大家都能方便地买到书。
最最后,希望我的书以及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,也欢迎大家批评。